早起,比熬夜更“可怕” |
很多人喜歡在朋友圈里曬加班,有時候看多了甚至會讓大家產(chǎn)生一種錯覺,以為熬夜加班就是奮斗。 殊不知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,從來都不是晚睡,而是早起。真正厲害的人,他們從不在凌晨通宵拼命,而是用早起的方式打開新的一天。 早起的人,往往優(yōu)秀得“可怕”。
著名作家梁實秋,一直堅持寫作,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經(jīng)典的作品。 能長期堅持創(chuàng)作非常不容易,靠的就是他長期早起的習慣。 梁實秋每天早上天未亮就起床,不用別人叫,到點就醒,而且早上起來周圍比較安靜。 他翻譯《阿伯拉與哀綠綺思的情書》的時候,就是趁太陽沒出的時候搬竹椅在廊檐下動筆,等到太陽曬滿半個院子,人聲嘈雜,他便收筆,這樣在一個月內(nèi)譯成了這本書,工作效率特別高,心情也很是愉快。 當天的寫作完成后,他就走到街上,看草上的露珠還沒有干,男的女的擔著新鮮肥美的菜蔬走進城來,還有無數(shù)的青年男女穿著熨平的布衣精神抖擻地攜帶著“便當”騎著腳踏車去上班。 看著那些充滿朝氣的生活場景,他滿心歡喜。感覺自己的全身,都被生活的力量所充滿,于是又有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接下來的寫作中。 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(huán)。 南懷瑾先生曾說過:“能夠控制早晨的人,方可控制人生! 梁實秋,用長期的早起,贏取了自己想要的人生,創(chuàng)造出一個又一個文學奇跡,成了一個大家眼中優(yōu)秀得“可怕”的人。
多倫多大學曾做過一項實驗,選取了兩組志愿者,一組由435名青年人組成,另一組則由297名中老年人組成。 他們都填寫了一份關于自己情緒、身體健康程度、起床時間等問題的調(diào)查問卷。 結果顯示,無論是青年人還是中老年人,堅持早起的人都擁有更好的工作狀態(tài),他們身體更健康,更能在生活中感知幸福。 早起和晚睡,其實過得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生。 早起改變的不止是你的精神狀態(tài),更能拉開人與人間事業(yè)的差距。 作家蒂姆·費里斯曾在書中提及了一位曾任美國海豹突擊隊的指揮官——杰克·威林克。 他把威林克請來自己的家中訪問,并住了一晚上,第二天一早費里斯醒來發(fā)現(xiàn)威林克不見了,后來他找到威林克才得知,他在突擊隊時,就養(yǎng)成習慣每天必須四點四十五起床,直到現(xiàn)在。 費里斯不解:“你現(xiàn)在都不在突擊隊,干嘛還堅持早起?” 威林克說:“在部隊時,總覺得某個敵人在等著我,所以我要比他早起一些。 現(xiàn)在雖然不在軍隊,但一想到有那么多的競爭者,當我醒來,他們卻在熟睡,我就有種莫名的優(yōu)越感! 威林克的優(yōu)越感,源于他用早起掙得了更充足的時間去學習工作,而就是這部分的時間,使他和別人拉開了差距。他經(jīng)營的一家咨詢公司,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 威林克的這種精神還影響了許多美國人,他們在推特上組成“4點45分俱樂部”早起打卡。
《增廣賢文》有言:“早起三光,遲起三慌! 說的是,早上起床早,有充足的時間把該辦的事情辦好,光光彩彩。 起床晚容易手忙腳亂,把該辦的事情落掉,慌慌張張。 我們很多人喜歡熬夜,是因為覺得屬于自己的時間太少,白天都在上班,晚上到家八九點,就想著用熬夜來補回屬于自己的時間。 其實那是在拿自己的健康做代價,想擁有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,早起就夠了! 從早起開始,給自己一個改變: 1. 定一個強有力的目標 叫醒你的是夢想的鬧鐘,我一個同事為了考人力資源證書,每天早上五點起來看書背資料,八點再準時去上班,因為她晚上回家遲能利用的時間少,索性挪到了早上一舉兩得。 2. 早點睡覺 想要在早上做更多的事情,有一個前提是必須有充足的睡眠,晚上睡得好,早上才起得來。村上春樹晚上九點半就睡覺,雷打不動。 3. 循序漸進 剛開始早起時切忌用力過猛,一下提前2小時起床,不適應的情況下會讓你更疲憊。慢慢來,第一次提前15分鐘,第二次25分鐘,第三次30分鐘……循序漸進就能養(yǎng)成早起的習慣。 4. 適當給自己獎勵 早起,可以用一頓豐盛的早餐犒勞自己,給自己一點儀式感,螺旋向上。 一個好的習慣往往只是一根線,但是它串聯(lián)起的東西,一定會讓人受益終生。 早起,你賺到的是你未來的時間,和你一起蘇醒的,還有那沉迷已久的斗志。 趁著年輕,趁著還有時間,戰(zhàn)勝自己的懶惰,趕緊把未完成的夢想實現(xiàn)。 那么,從今往后,你再也沒有理由向困難低頭,更沒有借口放棄自己。 “可怕”的開掛人生,從你決定早起開始。 |